Code Interpreter

tech, practice

昨晚,花了一些时间,跟老婆过了一遍平时困扰她的工作内容,简单的了解业务知识之后,很快就通过GPT 找到了解决方案,而且是可复制,自动化的方案。

之后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,生成式AI,解锁 Code Interpreter之后,对各行各业,比如会计,文员,软件开发,都会有change the way of how we work 的趋势。

Code Interpreter #

Code Interpreter 是GPT 七月份上线的一个新特性,大致的思路是

Image

输入需求 -> GPT 拆解任务 -> 生成解决细分任务的方案代码(python) -> 分配一个或者多个可执行代码的空间 -> 运行代码 -> 输出结果

单看整个过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突破,但是能够看得出来, OpenAI意图上,是希望向通用人工智能迈进的一步。而从工程实践角度看,这个特性解锁了非常多种可能性。

其中,GPT 拆解任务是一个关键所在,在拆解任务时,GPT需要决定往后的细分任务中,要选取什么更加具体的模型来解决问题。如果我的问题是来自图形处理,那么任务就需要有图形处理模型。如果我的问题是文本,那么就是LLM。

通过这种工程的方式,而不是科学的方式,GPT串联了各种AI模型来解决更加复杂的任务。

举个例子: 软件工程中,我们定义,实现一个pipeline,以自动化我们的工作,让我们从繁琐重复的事情释放出时间,像是给工作加了一个杠杆,做一个杠杆解决了我们五百次的重复。

checkout -> build -> data migration -> deploy

那么今天这个OpenAI 的Code Interpreter 就是在杠杆上加了一个杠杆,他定义了一个pipeline 之上的pipeline。一个pipeline 只在一种场景下适用,如java + mongodb + k8s,但是pipeline 之上的pipeline 一次开发却解决了多个场景的pipeline。

拿软件工程里的CD 举例,不同项目之间,build 方式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,比如java,python,go有着完全不一样的build 定义,data migration步骤,不同数据库类型有完全不同的migration 脚本,deploy 同理。 那么一个AI环境下的pipeline 将会是这样的:

 checkoutbuilddata migrationdeploy
 githubgoMongodb 
 gitlabpythonMySQL 
 svnJavaPostgreSQL 

那么我们基于AI 的pipeline 一次解决了3 * 3 * 3 = 27 种应用场景。

虽然AI 的scope 远大于这种应用,但是这是Code Interpreter 是一种很容易落地,能够迅速帮助到企业的工程实践。

投入产出肯定不能简单的times times相乘往上,因为虽然开发-> 实现的功能在指数增长,但是涉及到的调试测试工作量也是指数往上走。

行业 #

会计 #

传统行业必然受到很大的冲击,特别像我老婆所在的会计行业。像会计这种发展了几百年的行业,从算盘 -> 计算器 -> 电子表格 -> 。 每次工具的更新都会很大的影响对应的工作方式。信息化自动化刚落地会计没多久,就迎来了AI 从业人员需要迅速适应,实现降维打击才是正解。 以后只有两种会计,用AI的会计和不用AI的会计。就像用算盘的会计和用计算器的会计一样。

软件 #

软件开发门槛会迅速下降,任何人都能简单的通过与AI互动进行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编程。语言学习成本将不再是障碍。开发普通功能,根本不再需要学习编程语法,C、Java、Python的基本实现只需要问GPT。

再打一个比方,以前会用Excel 就能开一个文印电,处理一些文档工作。 现在经过简单的学习就能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需求,并且迅速导出结果,而且使用巧妙的情况下,还能避开合规问题,因为我只实现算法,我不需要真正的数据,只需要少量的脱敏数据就能实现结果验证。 程序员过几年就是街边开文印店一样的门槛

工程实践上,以往我们会对业务进行抽象,那么在AI的场景下,我们要对业务进行抽象再抽象,以前我们开发计算器,做的是开发“加,减,乘,除”功能,现在做的是开发“计算”功能,至于计算什么,怎么计算,可以直接由客户提出,中间的业务逻辑代码实现,全部交给AI。

搜索 #

google 搜索是对现有知识进行检索,

提问 -> google -> 检索类似方案 -> 学习方案解决思路 -> 举一反三

但是AI是定制化答案。一切的技巧都体现在提问,以前我们要很有解题思路,如今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提问思路。以前是学生思维,现在是考官思维。

提问 -> AI -> 解答 -> 问题存在不确定性 -> 修复问题 -> 提问 -> 如此反复

相比google,用GPT提问方式节约了,检索问题时间,理解学习现有方案时间。

GPT 的方式解决问题,技巧在于出题人要要避免多解,我们提问给AI的需求描述也要把定量,变量描述清晰,这样AI的解答能够趋向于真理。

最后 #

AI从很fundamental 的方面change the way of how we solve problem。本人非常想从可落地,和身边的难题着手,利用AI来出解决方案。🙆‍♂️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,咱们多多交流!